在艾泽拉斯古老的文明史中,巨魔作为一个古老的种族,在这个世界的历史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BFA的开放,这只种族的中最光辉灿烂的同时也是最古老的一只氏族,赞达拉真正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作为整个巨魔文化中的集大成者,也和其他族群或者版本主题不同,托维尔的原型是埃及神话,维库和奥杜尔则是明显对于北欧神话的继承,赞达拉巨魔是则是以现实中印第安人的阿兹特克和西非黑人伏都两种文化的融合为特色。在此,本人将目前整理出来的这两种文化和巨魔族群文化,相互对比,让大家一同领略文明土壤中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赞达拉FOREVER!
一、阿兹特克。羽蛇之翼下的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Azteca(或译为阿兹台克)是一个在14世纪-16世纪的墨西哥古文明。阿兹特克文化是中美洲古老印第安文明的一部分,史料记载的历史开始于12世纪中叶。根据神谕,阿兹特克人如果看到一只鹰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条蛇,那就是他们定居的地方。他们在墨西哥的平原和高地上辗转徘徊了两个世纪。
阿兹特克是古代墨西哥文化舞台上最后一个角色,他们创造了辉煌的阿兹特克文明,开创了阿兹特克族最兴盛的时期。我们从简单的了解阿兹特克帝国的历史进程和它在各方面的情况来粗略的认识一下这个文明。阿兹特克族是北方贫瘠而居无定所的狩猎民族,后来侵入墨西哥谷地,征服了原有的居民托尔特克人(Toltec)。
阿兹特克族传说在阿兹特克的语言纳瓦特尔语(Nhuatl)中,阿兹特克(Aztca‘)是从阿兹特克来的人的意思;然而,阿兹特克人称他们自己为墨西加(Mexi’ca)或特诺奇卡人(Tenochca)。
根据传说,阿兹特克人的祖先是从北方一个叫阿兹特克的地方来的,他们根据太阳神威齐洛波契特里的指示往南来到阿纳华克谷地(Anahuac valley)的德斯科科湖(Lake Texcoco);当他们来到湖中央的岛屿时,他们看到一只叼着蛇的老鹰停歇在仙人掌上,这个现象告诉他们应该在这里建造城市。1325年阿兹特克人在这个地方建立了特诺奇提特兰(Tenochtitln),一座巨大的人工岛,现在墨西哥城的中心。
1325~1524年
特奥蒂瓦坎文明是古代墨西哥文明中的一个典型的都市文明,约在公元前的两个世纪里,特奥蒂瓦坎初具都市的形式,“面积为二十平 方公里左右,人口约五万”。公元350到650年是特奥蒂瓦坎最繁荣的时期,人口可能达到二十万左右。“死亡大道”向南延伸三公里,开辟东西向的大街。交叉的十字街道把都市划分为四块。克特萨尔科阿特尔神庙在城市的中心。“死亡大道”的北端矗立着的是月亮金字塔,街两侧有许多的庙宇,包括太阳金字塔。在“死亡大道”的南端是羽蛇神庙。特奥蒂瓦坎是一个具有多种阶级和多种职业的城市社会,那时就已经有了健全的文明生活。在公元650年到750年,这个文明遭到毁灭,具考古证据表明,这个城市应该毁灭于一场人为的大火。
特奥蒂瓦坎灭亡以后,继而出现的是托尔特克的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出现也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口杂居而形成的。这些文明的开创者们继承了特奥蒂瓦坎文明的特色,在墨西哥谷地建立了一个新的文明。托尔特克人主要由外来的部落组成,他们公元九世纪左右来到库尔华坎,在图拉建立了自己的首都。
后来阿兹特克人又继承了托尔特克人的文明,并结合自己的创造,建立了古代墨西哥谷地的最后的印第安文明。这是个文化交替的过程。
兹特克人真正的发展应该开始于他们的第四代首领伊兹柯阿特尔(Izcoatl)(14、26~1440年),而蒙特祖玛•伊尔维卡米纳(Motecuhzoma Ilhuicamina,即蒙特祖玛一世)则巩固了阿兹特克人的统治,并且在阿哈雅卡特尔(Axayacatl)(1449~1481年),提佐克(Tizoc)(1481~1485年),阿维索特尔(Ahuizotl)(1486~1502年),蒙特祖玛二世(1502~1520年)的统治下,阿兹特克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
1519年,由科尔特斯领导的西班牙侵略军发动了对特诺奇蒂特兰的征服战争。根据西班牙人的记载,蒙特祖玛二世被自己的人民用石头砸死;而根据印第安人的历史,他是被西班牙人勒死的。蒙特祖玛二世死后,西班牙人意识到危险已经逼近,他们决定在当晚突围。这些征服者们身上装满了掠夺来的财宝,想沿着一条堤坝路悄悄溜走,不料被人发现。印第安人的小船包围了西班牙人,一场惨烈的战斗开始,许多西班牙人被迫将携带的财宝扔入水中,减轻负重,还有许多人由于身上带有黄金,在混战中掉入水中,与黄金一起葬身水底。这一夜,有1000多名西班牙人和数量更多的土著人战死,后人称其为“凄惨之夜”。西班牙人狼狈逃跑之后,特诺奇蒂特兰却没有获得平静,入侵者带来的天花肆虐了这座城市,城中不断有人死去。库伊特拉华克继承王位,但一个月后就死于天花。最后一位酋长是库奥赫特莫克,他组织了特诺奇蒂特兰的保卫战,四年后被西班牙人绞死。
以上是关于阿兹特克的文明的概述,方便大家对于这个文明的进程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些,游戏中赞达拉甚至是整个巨魔种族对于这个文明的一些借鉴。
(一)建筑与艺术
首先,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标准型的建筑——金字塔,虽然祖达萨,沃顿和纳兹米尔这仨都是泰坦建立的……,但是早在之前,四大族群之一的古拉巴什部族的圣地,祖尔格拉布中间的哈卡BOSS战的台子,就已经表示,巨魔已经将这个特色吸纳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了。
而在阿兹特克人的建筑艺术的代表的“金字塔”中
金字塔采用了“斜坡层阶”的结构。但塔顶有两座神庙,一供特拉洛克,一供威齐洛波奇特利。为此,金字塔正面建有双阶梯,分别通到两个神庙。
阿兹特克金字塔与祖达萨金字塔。
建筑和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公共建筑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宏丽壮观。一般房屋的周围,在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种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园。城中心的主庙基部长100米、宽90米,四周有雉堞围墙环绕,塔顶建有供奉主神威济洛波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其祭坛周围有蛇头石雕,坛下发现的重达10吨的大石上,刻有被肢解的月亮女神图案,1790年在墨西哥城中心广场发现的“第五太阳石”直径近 4米,重约120吨,刻有阿兹特克宗教传说中创世以来四个时代的图像,代表了阿兹特克人石雕艺术的高度水平。
首府特诺奇蒂特兰是一座岛城,有3条宽达10米的石堤与湖外陆地相通,石堤每隔一定距离就留一横渠,渠上架设吊桥,可随时收放,以防外敌入
然后对比一祖达萨的俯视图……简直就是祖达萨的导游台词:
(二)雕塑
赞达拉的雕塑……这个好像依旧是泰坦的遗物上的在加工,(巨魔其实才是泰坦遗产的最大受益者,艾泽拉斯第一白嫖种族)。
雕刻艺术表现在大型石碑和小型石刻上。石碑上面多半为神像和神话了的首领像,石刻只有神像。雕刻作品中出现了现实中的动植物形象(比如,狗、鸟、蚱蜢、青蛙、野兔、龟、蛇、鱼等等)。这些反映了阿兹特克人艺术的现实化、世俗化的一面。绘画艺术体现在古手抄古籍上,阿兹特克人在纸张、鹿皮、棉布上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表意和传情的图形。
使用颜色是阿兹特克艺术的一大特征,最多为红色和黑色。
以下是关于阿兹特克的雕刻风格,是不是很眼熟,三大封印圆盘就是源自于此。
阿兹特克石雕与沃顿和祖达萨境内的泰坦封印
(三)教育
在阿兹特克文明中,所有学校都是免费的,阿兹特克人很重视教育。
每个卡尔普利(城邦的基层组织,为氏族聚居街区)都设各级学校。每5年一级。
儿童出生后到5岁,接受家庭教育。5~10岁,入启蒙学校。10~15岁,进入艺术、职业和军事训练预备学校(“青年之家”)或进入专业预备学校,由专业人员授课。
还有一类学校叫“歌唱之家”和“舞蹈之家”。
预备学校毕业后,其中的佼佼者(10%)可以进入高等学校深造。
高等学校分为:
一,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四个:1,生物,医药;2,数学,天文;3,法律,政治组织;4,军事战略战术;
二,专业高等学校:包括建筑、雕刻、绘画、农业、舞蹈、唱歌、音乐、诗歌、戏剧等等专业课程。
学校是一个文明的象征,虽然赞达拉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几乎所有种族都在这方面的设定相当少,大部分是学徒制度,公开课目前貌似就只有德莱尼和圣光系的布道)但是在结构上,是整个巨魔族群中唯二设立孤儿院这一类的儿童集中的地方。(另一个是部落的最忠诚的成员,无私的暗矛巨魔)同时并设立有监护人,(祖达萨的万民之厅)虽然里头全是要么偷东西,要么乱跑的熊孩子……
万民之厅的孤儿院的看护人和熊孩子
(四)军事
阿兹特克文明中的军事上共三大武士集团:美洲豹武士(虎武士)、鹰武士、弓箭武士,其他尚有:黑曜石刃枪兵、骷髅武士等,并因为荣冠战争的思想而令武士们十分好战。
来自文明和百科的复原图,于此对应的赞达拉士兵分别是(个人分类欢迎指正):三大集团对应,战争德鲁伊(贡克的信徒),战争飞行兵(帕库的信徒),战争祭祀。
黑曜石枪应该是指巨魔的长枪卫兵。
下面是这几个角色的游戏截图。
(五)历法、天文与文字
阿兹特克人还根据日月运行的规律和季节性的变化,相当精确的制定了自己的历法。
一共有两种历法:一种是“太阳历”,把一年分成18个月,365天;一个月20天,剩余的5天,闰年(每四年一个闰年)加一天。第二种是“月亮历”(又叫“仪式历”),一年为13个月,260天;一个月也是20天。每52年,两种历法重合一次。
阿兹特克人的这两种历法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农业方面,确定农耕季节,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其次在纪年方面,用于记录历史的发展和历史事件的发生;第三在祭祀方面,可以确定举行祭祀仪式的日期,指导人们的宗教节日活动;最后在天文方面,可以记录天体运行规律和天文现象。
在天文学方面,阿兹特克人根据多年的观察,对天体的运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们不但测算出了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时间,而且还记录下了水星、土星、金星等一些肉眼可以观察到的行星的运动周期和轨迹。这些表明阿兹特克人具有很高的数学水平,拥有一套精确的计算方法。
阿兹特克人和其他地区的古代文明一样也创造了象形文字,他们还会造纸,用于书写,这样就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古籍。他们的文字有表意和象形两种。比如用火烧神庙来表示某个地方已被征服;用一只鹿角表示一只鹿。用于书写的材料除了纸张外,还大量应用鹿皮和棉布。也有书写在石头上的。
阿兹特克人使用的计数法是二十进位法。这一方法普遍应用在他们的日常记账、交易买卖和税收登记方面。
因为游戏中表现的想对较少,所以暂时没有可以对照的资料,如果有朋友有,可以联系我,进行补充。
二、伏都教,来自起源之地的文化复兴
说完了赞达拉巨魔的文化风格,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巨魔的文化和信仰体系,如果说赞达拉磅礴大气的风格传承自泰坦遗物下的仿造阿兹特克风格,那么巨魔的信仰体系,则是来自非洲的伏都教文化。
在这一点上,巨魔的基础设定上就可以看出来,在英文版本中,巨魔的发音模板是牙买加口音,也就是著名的加勒比非裔黑人的最大的聚集地之一。(部落四元老中,从口音和文化中,巨魔和牛头人,分别代表印第安和黑人)
伏都教,又译“巫毒教”,由拉丁文Voodoo音译而来。源于非洲西部,是糅合祖先崇拜、万物有灵论、通灵术的原始宗教,有些像萨满教。伏都教也是贝宁的国教,有60%的国民,约450万人信奉。流行于西起加纳东迄尼日利亚的西非诸国,信仰的民族有芳族、约努巴族等,也盛行于海地与加勒比海,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及南美洲。“伏都”在芳语中是灵魂的意思。
“伏都”在芳语(或丰语)中是灵魂的意思。巫毒教最著名与最恐怖的特色是丧尸,叫还魂尸。如果有人开罪别人,那人会找巫师对付仇人,巫师会让他吃下河豚毒素,他会进入奇怪的假死的状态,成为奴隶,在庄园干苦工。
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当初在旧世界,除了天灾以外,巨魔是唯一一个会制造丧尸的种族,(地点就是旧藏宝海湾附近,有一个巨魔丧尸营地,会给你各种10分钟的疾病Debuff)
(一)LOA与生灵
巨魔中指代神灵的一词为LOA,这个词的源头就来自于伏都教,伏都教的教义认为认为所有的有情或无情众生皆为神圣,精灵有三类:Loa, TheTwins和死者。此三类精灵并非纯善或纯恶,但如果人们任待之以善,精灵们就会显之以善。许多信仰巫毒的人相信,人主要包含两个部分:ti-bon-angel和gro-bon-angel。前者指善的小天使,后者指善的大天使,有时被各模拟为意识和灵魂,两者皆具有某种程度的死后生命,但善的大天使或灵魂死后才有可能成为Loa精灵。同时这也是剧情里头,侍奉洛阿神会使神明变得强大,而同时神明也会赋予信仰者力量。
说到LOA肯定是我们伟大的阿昆达了。
由于受到了基督教义的影响,巫毒教相信有一个全能的神(BonDie),没错这个词根应该就是我们的话痨死神,目前赞达拉的王家守护者邦桑迪的来源。
同时指出的是,伏都教中大部分的神灵和传统的主神论的不同,属于泛灵论的变种,也就是他们代表这着某个和主神相互沟通的次卫代言者,并不是大部分主神论中的原始概念的人格化象征,游戏中的设定也是如此,诸如狩猎之神贡克,风暴掌控者阿昆达。这类存在或者明确个体行为的代行者。与之相对的则是直接代表原始概念的月神艾露恩。
(二)宗教与仪式
典型的伏都仪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入会仪式,以打鼓为主的巫毒仪式音乐,二是献祭仪式(manje-lwa),认为人们可以透过各种生命体而与神圣力量沟通,并且由此可得帮助与神喻。
这个是不是很熟悉,纳兹米尔的邦桑迪任务线,神殿门前的那面大鼓就是这个作用,来吧阿昆达们,鼓点敲起来……
鼓是LOA的仪式的一部分
(三)巫毒娃娃
伏都教文化中流传最广的玩意,也是由于某个巨魔奸商文明的东西(我会说现在祖达萨就卖的么)
巫毒娃娃的传说迷信十分多,而其仪式则广受争议。多数仪式均与报复、伤害、仇恨有关,但也有爱情、成功、幸运、健康、保护、袪邪相关的法术。巫毒人偶的用法在过去是只有少数术师才知悉且受保护的秘密,但近年来已有许多书籍出版,揭开了这些人偶的神秘面纱,以及该如何使用它们来行魔法的用途。
无论何种材质的人偶纸、蜡、布、稻草功效都是相等同的。各种颜色的人偶对相信颜色具有力量的人来说,也可以达到不同的功用,例如红色用于爱情,黑色用于仇恨,绿色用于金钱,黄色用于保护或袪除危险及邪恶,粉红带来朋友、或获取力量来达成一特殊目的等等(补充:另一种说法是黑色用于诅咒,绿色用于金钱、幸运、赌运,粉红用于爱和性,红色用于成功、魅力、快乐,白色用于健康和治疗,黄色用于袪邪和友谊)人偶通常是象征,是魔法师灌注了意志力量在法术里,为其意向带来了驱力。当施法者买下人偶时,他会将一些与施法对象有关的物品加进人偶中,增加其魔性。例如贴上对方的相片,用对方衣物的布片裹住人偶,或在布制人偶上割缝塞入对方的头发或指甲,等等。
另一个巫毒娃娃的代表人物就是MOP版本中的魔古山宝库老三。
以上就是关于赞达拉中阿兹特克以及巫毒文化的资料整理,希望各位加以指正。
作者:下顿我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