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GosuGamer,由MAX+翻译组译制
在电子竞技项目中,对于有抱负的业余玩家或者半职业选手来说,成为一线战队的职业选手必定是他们的梦想。然而在成名之前,一些能够让他们崭露头角的舞台往往是至关重要的。那么Dota2在这方面做的如何呢?
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职业选手,除了勤勉之外,往往还需要一定的运气。而往往这也不是一朝一日就能炼成的,因此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不仅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在提升竞技水平,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日渐提升知名度,从而最终得到职业队伍的青睐。
在Dota2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二线战队在过去的几年中还是有着非常相当不错的生存环境的:各项关注度不低中小型赛事,尚可的基础工资,完善的新人培训机制等等。而这些二线战队也为Dota2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选手:Cr1t、Yapzor、Rodjer、Solo等等。他们曾经在Balkan Bears、ProDota Gaming和RoX等二线战队效力,最终用自己出色的发挥赢得了前往一线战队的门票。

然而,自从DPC赛制建立以来,二线战队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其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经济来源已经大不如从前。受到关注度低等因素的影响,二线战队现在往往入不敷出,因此俱乐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波及,无法保持在一个良性运转的状态。而Chessie和eLisaH在之前的采访中也曾经指出过这一点,并且GosuGamers在后续的报道中也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
那么一二线战队之间这样愈演愈烈的鸿沟有办法被第三方赛事挽救吗?对于现在已经支离破碎的系统来说,第三方赛事会不会反而像当年科学家创造出弗兰肯斯坦时一样适得其反?现在的二线战队零零散散的收入又能够让他们维持多久呢?如果鸿沟一直维持下去,那么对于二线选手和第三方赛事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V社“对于第三方赛事不干预,仅把金钱和精力投入到顶尖赛事”的态度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一.急需完善的新人培训体系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Dota2战队对于新人的培训和发展一直都是处在全球领先的水平。尽管中国的职业圈环境给了新人们一个相对较好的发展渠道,但现在这样一个健康的渠道也在渐渐地消亡。
来自Chaos俱乐部的经理Jack作为西方战队里为数不多的熟知中国行情的专家,在前段时间接受GosuGamer采访时表示:
中国的整体电竞环境发展的比西方要好太多,许多极其富有的金主已经在这个圈子里面摸爬滚打很久了,因为他们建立起来的运营模式往往要比西方成熟很多。就像足球赛事一样,他们建立了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俱乐部,选手变动时有转会费,并且俱乐部可以参加适合自己的不同规模的赛事
他认为中国有着很多青训队,他们为新人提供了很好的培训,并且有着很多可以让他们崭露头角的联赛,因此他们也更有机会从青训队进入一线战队。
1.1青训队的重要性
名称有什么关系呢?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莎士比亚
我们在职业比赛中经常会听到很多专业名词:Youth team(青年队)、Farm team(附属队)、Feeder team(关联俱乐部)。当然这里的Farm team指的不是模拟农场里面的队伍(译者注:farm team直译为农场队伍),这里的Feeder team指的也不是你路人中遇到的送头队友(译者注:Feeder也可以指游戏中送头的人)。他们往往指的都是青训队。而青训队的责任也很明确:为年轻又有天赋的玩家提供一个训练的机会,并且如果表现优良的话,有机会上调到青训队所在俱乐部的一线队。
这一机制源于传统体育项目,而除了Dota2以外,其他很多的电竞项目也借鉴了这一机制。
2017年,拳头公司创立了Scouting Grounds巡回赛项目,旨在发现新人,为联盟冠军赛(LCS)输入新的血液。在这项赛事中,许多顶尖的业余选手将有机会在LCS的工作人员面前表现自己。最终入围的20人将会被分成4个队伍,每个队伍都会配有专业的教练和数据分析师。4个队伍将进行一系列的比赛,而在这些比赛中,工作人员就可以近距离地观察这些选手在赛前,赛中以及赛后的交流情况,并且也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个人实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最终被认定为有着“职业潜力”的选手将会被这些工作人员招致麾下,进入他们LCS所属俱乐部的青训队。这些青训队将会为青训选手提供系统化的训练,在提升他们硬实力的同时也磨练了情绪调控等走向胜利的软技巧。
虽然在之前,V社改动了赛制规则,规定同一赞助集团最多只能有一只队伍进入TI,许多中国的俱乐部仍然保留了自己的青训队伍。这些青训队往往和一队生活在同一个线下场所里并共同集训。
“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无疑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训练效率。”Jack在采访中继续谈到了这个问题:
“以VG为例,他们在上海有着自己的线下基地。基地本身面积很大,除了一队以外,青训队以及教练等其他员工都住在那里。这就使得整体的统筹管理相当的方便,并且节省了很多开支。对于这些青训队员来说,因为他们年纪较小,往往对于薪资的要求也不高,所以俱乐部往往会用相对廉价的合同为他们提供追梦的机会。而当他们经历了专业训练,打出成绩并且年龄也稍长一些的时候,俱乐部可以选择将他们高价出售出去,或者是给他们涨一些薪水,把他们上调至一线队。相比于从其他俱乐部用高价直接购买知名选手来说,这样的培育方式能节省很多开支。”
与此同时,他也指出,在所有中国队伍中,LGD和VG应该是青训队做的最成功的两支队伍了。
“LGD和VG都有着不止一只青训队,并且他们现在一队里面的选手很多都是从青训队里面挖掘出来的。比如说LGD现役的Maybe和Ame就是从CDEC中上调至主队的,Chalice是从其他队伍买来的,而xNova则是他们从东南亚赛区挖掘过来的。对于VG来说,Yang、Dy以及上个赛季的Fade都是他们从青训队中提拔上来的。”

但是建立这样的线下训练基地在现在也并非易事。往往经济因素或者选手们的地理偏好会影响到基地的建立。换句话来说,如果你在前几年没有一个初具规模的线下基地的话,现在已经很难从零开始建立一个了。
尽管中国的青训机制发展的不错,但俱乐部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电子竞技产业本身很难盈利,尤其是对于Dota2来说。现如今TI奖金远超其他赛事成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而在中国,直播往往会成为选手们另外一个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因为直播平台有限,所以俱乐部们往往还要为了获得与一些著名直播平台的合作关系而相互竞争。更糟糕的是,在训练之余,选手一方面要抽出时间来保证直播的质量和频率,另外一方面还要有自己的时间来保证生活工作的平衡,所以这往往会让他们在和俱乐部签合同时处于弱势的地位。现如今,因为日常支出就已经很高了,中国的俱乐部越来越不愿意花高额转会费去从其他俱乐部购买选手了。
在当今的形势下,如果连中国的俱乐部都已经不再大手大脚的花费了,那么对于其他的地区来说,年轻选手们的舞台又会如何呢?在采访中Jack表示中国的这种青训机制不是在所有赛区都适用的:
“我并不觉得所有赛区都可以借鉴中国培育新人的方式。因为在很多地区这样的培育方式是毫无意义的。以北美赛区为例,玩家总数比中国区要少得多,并且线下训练基地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要比中国高得多。你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北美很多俱乐部光是维持现有的建制就已经举步维艰了,更别提让他们发展一个新的青训队了。虽然从理论上来说,青训队对于北美赛区肯定是好的,但是高额的初期投入就已经让很多俱乐部望而却步了,更糟的是根据V社一贯“放任发展”的作风,俱乐部也很难获得官方的支持。”
幸运的是,在其他的一些赛区,类似的青训机制也有了一些苗头。比如在CIS赛区,我们也能看到Empire.Hope、Pavage Gaming.Junior等队伍,他们经常参加一些小型的比赛,也会参加DPC的海选赛。
OG在上个月也同样开展了青训项目:OG.Seed。这个队伍旨在为DDota2提供新鲜的血液并帮助有天赋的新人们挖掘自身的潜力,冲击冠军盾。

OG的现任劣势路选手Ceb在OG的官网上说道:
“我们OG的全体队员对于OG.Seed都抱有很大的期望。我觉得能够和后起之秀们并肩作战是一件非常荣幸和激动的事情,并且这很明显是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我们老玩家可以把我们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他们而他们则能让让我们体会到极大的热情和动力。我们会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并且希望他们也能够像我们一样TI两连冠。希望他们能和我们一样一起享受这场征程,共同奋战!”
在2019年,OG战队辉煌的战绩可以让他们被誉为最伟大的电竞战队之一。在TI9上他们获得了冠军并赢取了高达1560万美元的奖金。而纵观整年,他们一共获得了$33,436,766的奖金。
光是依靠如此高额的奖金,OG就已经有了足够的财力去开展青训队项目,更别提因为两连冠而名声大震得缘故,赞助商们也愿意在青训队项目上帮他们慷慨解囊。唯一的问题就是,根据V社得规则,如果OG今年继续参加TI的话,那么无论OG.Seed的表现多优异他们可能都会无缘TI。根据GosuGamers的调查显示,OG.Seed的选手们都和OG签立了两年的合同,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们在两年之内就已经训练有成并且想参加TI的话,可能需要其他的赞助商来收购他们才行。而这可能意味着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谈判。有资料显示,Sumail现在仍然因为合同条款的问题在和EG进行协商,更别提OG.Seed有五位玩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