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游戏微博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5年对于疲软的国产单机游戏市场来说是个大年,《轩辕剑外传穹之扉》《侠客风云传》与《御天降魔传》等游戏都在今年相继发售。而在厂商们纷纷聚焦的暑期档,获得玩家和媒体评价最高的则是一个令不少人陌生的IP《侠客风云传》。这匹黑马的出现,带给玩家们暑期巨大的惊喜。
今夏侠客风云传的百度指数峰值
一、是新IP亦是老IP
《侠客风云传》是一款十分特殊的产品,因为该作的制作人徐昌隆和部分员工曾参与过智冠旗下《金庸群侠传》《武林群侠传》等游戏的制作,所以从游戏宣传一开始,众多玩家都知道,这是《武林群侠传》的重制版,这是河洛工作室出品的续作。无论是游戏主要人物、音乐、游戏的特色养成系统以及剧情大框架,《侠客风云传》都是基于《武林群侠传》的。然而因为如今的河洛工作室并不隶属于智冠,而《武林群侠传》的IP却又在智冠手中,所以在2015年年初,游戏不得不进行更名,并在3月份正式改为《侠客风云传》。虽然游戏名称变了,但游戏内主要人物、主要门派和事件的名字却仍然沿用了前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游戏的整体风格,游戏的核心与灵魂并未改变。所以说它既是新IP亦是老IP,《侠客风云传》的改名风波曾经让部分人怀疑过失去原本IP影响力的游戏能否唤既起老玩家的共鸣,同时又能吸引到新玩家。然而游戏发售之后,我们发现,这种顾虑完全是多余的。
二、《侠客风云传》创造的2015暑期奇迹
《侠客风云传》于2015年7月28日正式发售,发售之前《侠客风云传》自身也顶着较大的压力。但是发售之后,游戏在玩家和粉丝圈的评价就节节攀升。虽然游戏自身也存在不少bug和优化读条问题。譬如发售之初,玩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小游戏的频繁读条。小游戏是《侠客风云传》的一大特色,很多关键属性的养成都需要通过钓鱼、打矿、打猎等小游戏进行。如果每个小游戏都需要很长的读条时间,将会非常影响游戏的正常体验。随后在运营团队和研发团队与玩家的沟通和交流之后,很快推出补丁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成为《侠客风云传》发售后口碑稳定的重要保障。由于游戏本身的粉丝基础,加上国内近年来自由度较高的RPG结合养成武侠单机类型的匮乏,使得游戏一推出就获得了媒体和玩家的广泛好评。其中巴哈姆特评分和豆瓣评分都高于9分(满分10分)。
最初,制作人徐昌隆对游戏销量的预期是20万套。根据国游销量吧的线上销量统计,《侠客风云传》预售销量接近5万套(包括数字版、标准版和豪华版),但发售日当天,游戏销量就有4.4万套,第二天单日销量2.6万套,总销量已达到近12万,首月销量达29.5万套,这样的数字对于一个“全新的IP”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侠客风云传》的销量和游戏评价的双丰收,创造了2015年暑期的一个奇迹,无疑也给本身疲软的国产单机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三、DLC并未使“天王归来”
在游戏顺利发售后,河洛团队就开始着手DLC资料片的相关工作。经历了从7月底到10月底三个月时间,DLC《天王归来》于10月30日正式上市。其中不仅新增了许多剧情和玩法,还添加了神秘的江湖势力、丰富的大地图经历、强力的神功绝学以及两位新的红粉知己。DLC下载包达8G大小,玩家们看了之后直呼良心,因为游戏本体也才15G。然而,当玩家们安装了DLC开始体验新剧情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是侠客风云传吧大吧主“苏三说”公开表达了她对DLC的不满,原因是DLC中对女性角色曹萼华的塑造以及她出现在大团圆结局表示不满,并希望制作组可以修改这部分剧情。随后事态演变成为了两派玩家之间的撕逼。11月1日,吧主在贴吧发表退吧辞职的贴子,此贴一出又引来的多方混战。
后来制作人徐昌隆甚至亲自在贴吧发帖解释整个事件,并表示由于侠客是偏个人养成的,所以希望有多种可能性,最后还说曹萼华的原型为其大学的第一个女友,希望大家不要再骂她了。谁知此贴一出,并非没有起到安抚粉丝的作用,反而使得吧主苏三说“粉转黑”,后来贴子也被删除了。整个事件,一直到侠客风云传新吧主上位之后,才算逐渐平息。当初制作组为了感谢苏三,还在游戏中杭州的妓院以这个ID命名过一个NPC人物,这样的转变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11月7日在微博上,有位玩家写了洋洋洒洒几万字的长微博怒撕《天王归来》,文章最后他这样写道“这么真情实感地为几个游戏写万字长评,我知道自己挺傻的,但玩家并不永远都是傻子。关于侠客还有如今的河洛工作室……只好说,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再玩,可我想玩的是“河洛”做的游戏,而不是一盘材料全部偷来,烹饪过程也极尽恶心的厨余。”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游戏口碑如此大的反转呢?
首先,是江湖与武侠风格的缺失。武侠的世界本来应该是快意恩仇、刀光剑影、仗剑江湖、浪迹天涯的,然而在DLC天王线新加的剧情中,很多都被后宫把妹、低俗段子占据,让人感觉不到真正的“侠意”。如此明显的风格变化引起老粉丝的不满,也是在情理之中。
其次是剧情逻辑前后矛盾、人物性格前后不一。因为侠客风云传游戏路线很多,人物也很多,所以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在这条线里人物的性格和另一条线的不一样的情况。这样的变化是让粉丝无法接受的。由于河洛工作室本身就人手不足,在编写如此繁杂的剧情分支时显得力不从心。
最后是过于追求平衡度使得战斗的数值变化不定。战斗是侠客风云传的一大亮点,战斗策划在战斗设计上也非常用心,但是战斗的整体数值却一直没有定型,一些武功和招式的伤害指数、武功内力消耗等等设定一直在改,也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断的更新也是游戏良心的体现,但这毕竟不是一款网络游戏,平衡性在网游里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对于单机游戏玩家来说,有时候挖掘逆天武功和研究速通方式也是游戏很大的乐趣之一,比如《武林群侠传》中的BUG武功醉棍,他的存在也并没有降低游戏的可玩性。
虽然DLC发售当天《侠客风云传》的百度指数达到了7月28日以来的另一个峰值,但随后指数就趋于平稳,后来《侠客风云传》主策划吴亚古也在微博上公开表示以后对于用梗和侠的感觉会更加注意,也会对之前的问题进行反思。DLC发售伊始在微博、贴吧上义愤填膺的玩家们,在一个月之后也几乎销声匿迹,难寻身影。可以发现,DLC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游戏本体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大家都在等待国产单机游戏的“天王归来”出现之日,原本《侠客风云传》被给予的希望也在DLC中变成了失望,“天王”并未归来。
四、国产单机游戏的挣扎
11月13日在一次访谈中,制作人徐昌隆先生透露了《侠客风云传》的销量已破40万套,十多年之后首次回归就取得这样的销量成绩本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然而在访谈中,他还透露了一些开发的秘辛。比如整个河洛工作室参与开发的人员一共也就十几个,程序员只有一个,如今手游研发团队动辄数十人也是标配了,一款自由度较高的单机游戏却只有十几个人参与研发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据之前北京软星总经理姚壮宪先生在贴吧透露,一套售价99元的国产单机游戏,刨去代理和渠道的分成,研发真正能分到的利润也就只有20-30%。由此可以计算,即使当年《仙剑奇侠传五》和《仙剑奇侠传五前传》加起来卖出了200万套,创造了国产单机销量的纪录,也不及手机游戏《刀塔传奇》一周的流水。
不仅仅是《侠客风云传》,所有的国产单机都在现在的市场中挣扎。即使收入相对微薄,即使需要每日无偿加班赶工,即使游戏刚发售不久就被诸如“猪猪论坛”之流的破解论坛放出破解补丁和破解安装包整合,即使游戏会因为质量问题被各种谩骂嘲讽,对单机游戏的热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玩家的期待是他们前进的支撑。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时候,国内的单机游戏与国外差距并不大,与当时就拥有正版游戏付费习惯的日本、欧美玩家不同,当时中国市场盗版的泛滥,当然这也与当时普遍的收入情况有有关,能够花69去购买正版游戏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玩家都会去直接购买几元钱一张的盗版光盘,或者通过网络下载。
这样的情况也使得无数团队的努力付诸东流,也使得这些团队无法得到与他们付出想匹配的收益回报、单机游戏公司也无法进行资金的积累,然后整个生态陷入了恶性循环。比如,1999年发售的《最终幻想8》在当时创下了全球800多万套的销量,而1999年发售的《轩辕剑三:云和山的彼端》却曾在某游戏硬盘版下载网站创下过几千万的下载量,这就是差距所在。
面对生存的艰难,是低头是扭头还是抬起头?至少他们在挣扎,至少他们没放弃。